>>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4 -> 閩寧情更長 山海共潮聲 -> 要聞
      閩寧協作 山海情深 | 山長水闊不辭其遠 一以貫之不改其志
      ——黨的十八大以來閩寧協作取得豐碩成果
      2024-10-23 07:40:25   
      2024-10-23 07:40:25    來源:寧夏日報

        從福建北上,穿越山川、黃河、平原,便來到寧夏。2000多公里的守望相助、10000多個日夜的千里結親,留下了閩寧人的足跡。

        (一)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好百萬移民致富提升行動,建設美麗鄉村,促進鄉村移風易俗”

        “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要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把移民搬遷脫貧工作做好”

        “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鼓作氣、盡銳出戰,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要完善移民搬遷扶持政策,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28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親臨寧夏考察,賦予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使命任務。在總書記的親切關懷、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福建與寧夏一年接著一年抓,一任接著一任干,用智慧、心血和決心,創造了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典范——“閩寧模式”,昔日總書記親自命名的“干沙灘”變成了“金沙灘”,走出了一條先富帶后富共同發展、東部扶西部共同繁榮、多數幫少數共同進步、外力促內力共同奮斗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這是一種真幫實抓:閩寧兩省區把對口扶貧協作作為重要使命、重大政治任務和責任擔當,圍繞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緊迫的問題開方子、定措施、搞幫扶,針對貧困地區最短板、最弱項引企業、上項目、育產業,讓貧困群眾挪出了“窮窩子”、改變了“窮日子”、摒棄了“窮路子”、解除了“窮絆子”。

        這是一種雙方奔赴:福建以東部之長補西部之短,以先發優勢促后發趕超,以扶貧結緣帶全面協作,為寧夏實現后發趕超催生了新動能、注入了新活力,一批批閩籍企業、一批批寧夏企業拿出“看家本領”在閩寧投資興業、助推了地方經濟發展。 近年來,閩寧兩省區及時總結交流幫扶經驗,研究解決幫扶重大問題,協商制定幫扶舉措,不斷延伸結對幫扶觸角、拓展結對幫扶領域,在原來結對幫扶8個縣(區)基礎上,拓展到福建省30多個縣(區)、85個鄉鎮、134個村(社區),先后與我區9個脫貧縣(區)、105個鄉鎮、129個行政村、84所學校及29家醫院點對點結對幫扶。兩省區31個對口部門(單位)圍繞閩寧協作重點任務、立足行業領域特點,簽訂了一批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形成閩寧協作從單一的經濟援助,發展為人才交流、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科技合作、數字產業、文旅融合等多領域全面合作。

        閩寧協作,既要“遍地開花”、更要“碩果累累”。兩地心懷“同一份事業”、扛起“同一份責任”、許下“同一個愿望”,不斷譜寫新時代幫扶協作、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二)

        從幫扶到協作,從你來我往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發展,不變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如山厚望。

        2021年4月6日,總書記專門就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完善東西部結對幫扶關系,拓展幫扶領域,健全幫扶機制,優化幫扶方式,加強產業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動員全社會參與,形成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山霑白雪到赤日炎炎,不論是一年一度的聯席會議,還是兩省區之間的你來我往,跨越山海的情感持續升溫、接續傳承的協作傳為美談。特別是從2021年以來,兩省區共同舉辦了3次聯席會議,每次都形成會議紀要,簽訂了涵蓋產業發展、文旅融合、人才交流等領域共300多個互補性強、含金量高的合作事項,從“閩寧行”到“閩寧+”再到“閩寧×”,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共贏發展的方向明確、思路清晰、舉措務實,為加快建設美麗新寧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發揮了重要作用。

        閩寧協作下一步的方向在產業,互利共贏的點也在產業。

        為把福建的“鳳凰”吸引到寧夏,閩寧兩省區共建立了12家閩寧產業園。截至目前,已對接企業342家,成功招引視源集團、福建省大數據集團、廈門捷能通等234家企業入園投產。不久前,永寧縣閩寧產業園首家開工建設企業——寧夏捷能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項目正式啟動投產,該公司通過邊使用現有廠房、邊摘地建設的模式,為閩寧鎮打造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標準校園鞋品牌。

        與此同時,閩寧數字經濟創新產業園、閩寧電子信息產業園、閩寧協作產業園等閩寧協作的“產業+”模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塞上大地,迸發出巨大活力。

        閩寧協作成功的背后,有千千萬萬的福建人赤子其人、寸心如丹,他們把對寧夏土地、身邊人民的熱愛,對肩上責任、心中信念的執著,書寫在塞上大地,銘刻在人民心間,為之付出了心血甚至生命:其中,既有手機里存滿寧夏電話號碼、多年來奔赴寧夏推動扶貧的福建省扶貧辦原主任林月嬋,也有1997年帶著菌草技術到寧夏的林占熺,有在生命最后時期把剩余的醫藥費留給寧夏貧困學生的支教人李丹,還有時隔一年舉家遷到固原、書寫“減貧故事”的掛職干部李仲福……一個個義無反顧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連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福建人用青春、汗水澆灌了這片土地上的希望之樹、致富之花,感染和激勵著寧夏干部群眾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依靠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和決心。

        以奮進壯骨氣。今天的寧夏人民對黨的感恩、收獲的喜悅,不僅時時處處充盈在老百姓越來越殷實的家底里、自信自強的精氣神里,更體現在東部與西部、開放與封閉之間開行了直通車、搭起了連心橋。

        為幫助村民變“輸血”為“造血”,閩寧鎮積極組織各類技能培訓、主動為農民找工作。福寧村村民吳維東學了一身本領,成功考上瓦工證,獲得人生第一筆萬元收入。前兩年,他又通過技能培訓,考取項目經理證書,成為經紀人;原隆村對大棚改造升級,建設完成55棟第三代日光設施溫棚,實現一年多種多收,同時以土地作價入股,村民與企業共同合作經營酒莊,開創“脫貧致富共同體”新模式;閩寧鎮打破肉牛養殖分紅、收入有限的模式,建立農戶和企業間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特色養殖“出戶入園”,把農民深入嵌入產業鏈中,讓大家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這些年,福建人骨子里愛拼才會贏的基因也漸漸融入寧夏人的血脈中,通過一批批掛職干部的交流學習,讓寧夏干部改變思想、提升作風、學到技術,也讓更多寧夏老百姓受益。

        兩年的廈門時光,給永寧縣掛職干部、廈門市湖里區商務局副局長楊文智身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他牽頭協調,把廈門市綠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引到永寧縣,第一年就賣了2000多萬元;在與各個層面、各個部門、各級干部的接觸中,從吳忠市紅寺堡區選派到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掛職副縣長的謝二亮,感受到福建人不斷求新、不斷求變的創業精神,伴隨著一項項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工作任務圓滿完成,他贏得了“把掛職當本職、比任職更盡職”的好口碑。

        躬身為橋,連接山海。2021年以來,寧夏先后選派76名干部、1577名專業技術人員赴閩掛職鍛煉、打開腦洞;福建省選派92名干部和2951名專業技術人才來寧傳播理念、傳授方法。深化“組團式”幫扶,2023年閩寧兩省區從當地30所對口幫扶學校中選派91名校長、中層管理人員和專職教師,對寧夏重點幫扶縣的5所普通高中和5所職業高中開展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2024年,福建省選派88名素質過硬的醫療人才,對結對幫扶縣人民醫院開展差異化“組團式”幫扶,寧夏選派81名“三甲”醫院業務骨干,赴福建醫療衛生機構進修學習,助力寧夏不斷提升教育和醫療水平。

        在閩寧協作的帶動下,寧夏已相繼“孵化”出閩寧鎮、石獅鎮、惠安村、南苑村、團結村等160多個閩寧示范村,溫暖和奮斗的故事在寧夏大地繼續書寫……

        (三)

        當閩寧協作步入新階段,寧夏通過閩寧協作學什么?今后閩寧協作如何更深一步推進?成為各級黨員干部深思的課題。

        這些年,寧夏黨政代表團每年都要赴福建,從福建日新月異的發展、蓬勃奔涌的動力中,深切感悟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汲取思想養分,求取發展真經。不論是寧德市四下基層主題展館、“擺脫貧困”主題展覽館中記錄的總書記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和親民愛民的深厚情懷,還是“3820”戰略工程實施30周年成就展館中體悟總書記對福州現代化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都讓寧夏人從思想和內心深處得到了啟發和教育。

        有這樣一組數據,為把福建人的優良作風、干勁韌勁運用到寧夏的發展變化上,自2021年以來,借助閩寧協作機制,寧夏引導落地投產企業552家,實際到位資金247.06億元,從馬鈴薯、菌草,再到葡萄酒、能源開發等高附加值產業,在寧夏穩定經營的閩籍企業(商戶)有近6000家,帶動勞動力就業10萬多人,5萬多寧夏人在福建創業就業,年均創收超過10億元。

        同時依托福建省數字化發展優勢,寧夏建立“閩寧云”算力中心,打造“東數西算”樣板間。創建獅城寧好電商網批(西部)運營基地,目前已入駐企業60余家,創造就業崗位670余個。創設“金福云”平臺,接入寧夏60余家金融機構,解決融資需求41.39億元。完成首批閩寧協作農業碳匯交易,打造了“閩寧協作+農碳交易+鄉村振興”新模式,在全國開創農業碳匯交易先河。

        回望來路,變的,是日新月異的圖景;不變的,是手足相親的情誼。在深度與廣度雙向并進的交往交流交融中,閩寧兩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壯美畫卷新篇章!

        (四)

        1個戰略指引,2000公里跨越,28載堅持,無數的人和事風雨無阻、前赴后繼,無盡的夢與愿接續傳承、滴水穿石,閩寧協作成為“中國式”的傳奇和豐碑。

        架橋山海間,飛向更高處。這是“閩”和“寧”28年來不變的約定、篤定的追求。新征程上如何推進閩寧協作行穩致遠?兩省區可以在哪些方面開拓、深化、共贏?這些年,每次去福建,寧夏黨政代表團都要結合“寧夏所有、企業所需”,帶著“當家好物”做推廣、與企業家座談,聆聽企業家對來寧投資、發展的建議意見。

        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當下,跨區域、跨省際協作越來越密集,東西部協作內涵要求已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必須通過探索省際合作新模式,加強在產業發展、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協作,推動閩寧協作向全方位多層次拓展,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樣板。

        “我們已經在寧夏做了產業布局,發展勢頭不錯,希望政府協調解決審批等問題,支持我們實現更好發展”“寧夏風光電資源獨特,我們考慮往寧夏布局,通過寧夏‘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優勢,打開更多海外市場”……今年9月28日至29日,寧夏黨政代表團赴福建考察學習并與福建黨政領導會見座談,寧夏亮出在電源、電網、儲能、消納等方面的優勢,希望大家來寧布局落子,在互利共贏中實現企業更好發展、推動寧夏高質量發展。

        對于閩寧協作的“下一步”,閩商和寧夏都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和期待。

        我們摸清了可開發利用的資源儲量,看到了豐富的資源家底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建議福建鞋帽服裝的頭部企業到寧夏落子,打造一個新的全國鞋帽大市場,助力寧夏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相關部門要積極對接福建新能源、電子產品、食品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定點靶向招商,幫助閩商在寧夏找到發展空間;下一步要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和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通過交流座談、思想碰撞、探討路徑,合作的種子就此萌生發芽。

        “人和溪水一樣,只有匯成大河,奮力地把山劈開,把土劃破,才有希望奔向大海。”這句《山海情》的臺詞,像一滴水,映射出閩寧對口扶貧28年的精神坐標。這是跨越山海的壯麗史詩,亦是鐫刻在閩寧發展史上的豐碑。

        山海起新潮,閩寧情更長。我們相信,閩寧兩省區將在新時光中繼續篤定攜手前行!(記者 姜璐)

      【編輯】:尤天竹
      【責任編輯】:馬江